文|苏柠雪(改写)策略资本
编辑|翩然(改写)
想象一下:一位被称为“赌王”的何鸿燊,和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霍英东,竟然会坐在一起喝茶——这个画面本身就够震撼。更戏剧性的是,一位江湖人物突然闯入,把本来想要谈公事的气氛彻底打破——他一把抓起茶杯,当着霍英东的面狠狠摔碎。谁有胆量在两位大亨面前如此挑衅?霍英东为何转身离去?这些都藏着更多故事。
展开剩余87%从海人草生意起缘分
在两人开始合力做博彩业之前,曾有一次早期合作,算是霍英东的“第一桶金”。当时有人高价收购海人草,霍英东看到机会,凭着自家渔船和人手组织了一次大规模采摘。海人草长在二到八米深的潮下珊瑚礁上,采摘困难,船不能靠近礁石,工人面临很大风险。更麻烦的是,采完之后还要找到买家。
这时何鸿燊出面,说可以收购,但提出苛刻条件:海人草必须晒干、筛去沙子,然后按“湿货”的价格结算。晒干会损失接近一半重量,劳动力和晒制成本都很高,而最后结算却按未晒前的重量来算,霍英东忙活了几个月,最后连付工人工资都成问题。多年后策略资本,霍英东还会半开玩笑地说:“大家都说我靠捞海人草发家,可何老板却让我去筛沙子。”
合作走向博彩——理念不同埋隐患
后来,何鸿燊想进军澳门博彩业,认为自己单打独斗不够,于是邀请霍英东合作。霍英东被何提出的“发展澳门经济”的理由打动,甚至为此写了一份“繁荣澳门的开赌计划书”,这份策划书后来帮他们夺得了博彩专营权。但两人的动机并不相同:霍英东更看重的是澳门的发展与公共利益,而何鸿燊追求的是名利与财富。理念差异为日后的裂痕埋下伏笔。
房地产合作的背叛
真正撕裂两人关系的转折,来自一起做香港地产生意时爆发的矛盾。那时,霍英东因得罪了美国,遭到制裁,导致一些关键物资无法进口,美国还下令禁止向他相关的楼盘供货,项目被迫停摆。为了不连累合伙人,霍英东提出按市价甚至偏高价把自己打算出售的股权转让出去,保障其他人不受损失。
然而何鸿燊没有遵从这一安排策略资本,在背后悄悄把自己的股份低价卖给了置地公司,且对方并未全额以现金支付。这一行为令霍英东感到被利用和背叛——他为伙伴着想,而何鸿燊却选择与自己撇清关系以自保。两人之间的信任开始破裂。
赌业中的不公与退出念头
在澳门博彩公司成立初期,霍英东还曾无条件投资,先后投入约240万港币(文中数字为示意),按理说他应当拥有相应的控制权和分红。但实际分红分配极不平衡:原本持股最多的霍英东只拿到约1%的分红,而作为公司总经理的何鸿燊则拿走了9%的分红。霍英东看在乡情上忍了,但心中早已不愉快。
更令他愤怒的是,初定的承诺——把赌业收益用于推动内地和澳门建设——在何鸿燊手中逐渐被忽视。赌业赚钱后,何鸿燊开始收紧原本承诺的公益计划,把钱更多留在自己账上。霍英东本就对赌业无太多热情,看到初衷被背弃,便决定抽身离开。
喝茶那日:江湖人的一记信号
当霍英东提出退出并交出董事长位置后,何鸿燊表面上同意但迟迟不肯回购其股份。霍英东所持股份相当可观(当时约27%),若被别人收购,何鸿燊在公司中的地位可能受威胁。为了阻止股份外流,何鸿燊约他去茶楼详谈,并带来了一位特殊的“说客”——名震一方的江湖人物马交冯(冯兆明),他与当地黑帮“14K”有牵连,曾在澳门招兵买马扩张势力。
冯兆明与霍英东还有旧怨。多年前的一场足球赛上,冯因不满比赛结果踢飞足球砸到了霍英东的颁奖台,结果被遣返回澳门,心生芥蒂。如今何鸿燊把这位江湖人物带到谈判桌上,显然是想通过施压给霍英东“看颜色”。当争执升级,冯一把抓起茶杯摔碎,场面瞬间僵硬。霍英东看清对方态度,拍拍衣服起身离去——他知道,既然谈不拢,就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。
各走天涯,结局分明
尽管那一刻的冲突让霍英东的退出计划一度受阻,但他最终还是成功淡出赌业,把手中的股份捐出,用于公共事业。这一举动不仅让他摆脱了不喜欢的生意,也让他在公众面前保留了名誉。霍英东把精力投向房地产与慈善,设立教育基金,资助贫困学生,并投身港澳建设,成为一位实干的企业家和慈善家。
何鸿燊则继续深耕赌业与旅游业,凭借这些产业发展成为所谓的“赌王”,对港澳经济带来显著影响。两个人都取得了各自领域的成功,但他们的价值取向与人生轨迹已彻底分道扬镳:一个以公益与建设为重,另一个以商业扩张与财富积累为先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生意场上,合作可能从利益开始,但能否一路同行,最终常取决于彼此的信任与初心。一杯茶、一声摔杯、一次离席,便能分出两条未来的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阳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